24小时投资热线

15911039691

疫情后,你会逃离伦敦吗?

2020年07月06日

近年来,“逃离伦敦”似乎成了很多英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。

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,让更多人产生了这一想法。

有一种流行说法是,英国只有两种地方,一个是伦敦,一个是伦敦以外的广大乡村。

除了考虑到污染、生活压力等城市生活的负面效应,英国人似乎骨子里就更加钟情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,这一趋势在疫情中更为明显。

《金融时报》指出,2020年5月第一周,英国地产网站Zoopla上搜索农村地区房屋的次数比3月的第一周增加了68%,似乎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把目标瞄准了英国乡村。

然而,英国的乡村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。

英国房产网站BJC最近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,英国乡村家庭每年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的花费要比城市家庭多3300英镑。

是的,你没看错,搬到英国乡下并不能让你省钱,反而还很可能让你更烧钱。

《每日快报》一项调查也显示,那些住在乡村的英国人,每年平均要花费近4.3万英镑,远高于城市居民的支出。

当然,支出只是一方面,自己过得好不好才更重要。

恰逢大量英国考虑逃离伦敦之际,英国媒体这段时间也密集出了好几篇高质量的稿件,来帮助有此疑问的伦敦人解惑。

接下来,我会通过两个英媒报道的真实故事,带大家感受一下:那些离开伦敦的人们,他们到底过得怎么样?

以下讲述将使用主人公第一人称,主要分享逃离伦敦后的乡村生活。

1. 劳拉·霍尔特:我在乡村呆了5年,我还是决定回到伦敦

5年前,我离开伦敦,来到多塞特(Dorset)开始了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。今年,我下定决心重返伦敦。

之所以要分享我的故事,是因为我发现这场疫情之后,很多朋友都萌生了逃离伦敦的念头。

上周末,我和一群朋友在疫情以后第一次约在公园见面。现在我们都快三十岁了,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十年前,那时我们世界的主旋律还是周末聚会,以及伦敦刚起步的职业生涯。

现在呢?我发现朋友们似乎都在考虑放弃城市生活,选择更简单、更农耕的乡村生活。

“社交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了。”一个朋友生气地说。“太贵了!”另一个抱怨道。“很多人都搬去乡下了,他们都是叛徒。”

Georgie是我另一位朋友,她是伦敦的一名公关经理,每月要为伦敦的小公寓支付昂贵的房租。疫情期间,她又失去了工作,于是就计划搬去有着“英国最美村落”之称的——科茨沃尔德(Cotswolds)。

但是,我认为我的朋友们并没有准备好,不信,那接下来看看我的经历:

和男友分手,我在房车独自生活6个月

下面,请允许我帮大家摘掉玫瑰色的眼镜:乡村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

五年前,我收拾好自己在伦敦市中心Whitechapel的公寓,搬到了位于西多塞特的一处乡间别墅里。

我对乡村生活的细节并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。我在西萨塞克斯(West Sussex)长大,我的童年是充满野性的。当我步履艰难地步入青少年时代,大城市的诱惑在向我招手。

20岁的时候,我踏上了成名致富的道路——来到了伦敦,成为了一名记者。30岁的时候,我遇到了自己的爱人。

回到原点对我来说似乎是很自然的选择。

于是,我和男友向家人和朋友挥手告别,买下了位于西多塞特的一幢燧石小屋,离侏罗纪海岸只有咫尺之遥。当建筑工人给房子装修时,我们住在房车里过冬,还养了鸡,种了菜。

但是事情并不顺利:我和男友分手了,我独自一人在房车里待了六个月。冬天,暴风雨在屋顶上呼啸而过,而房车里什么都没,只有三条毛毯和两个热水瓶。

就在建筑工人施工接近尾声的时候,我仍在思考我的人生到底要如何走下去。到底哪里出了错?

没有社交和夜生活的乡村生活

简而言之,乡村生活并不总是一段与城市生活脱离的度假时光。

在我们决定搬家的时候,我已经不用再担心与伦敦深度捆绑了。我的计划是继续做自由职业者——主要是做一名旅行作家,只需要往返于机场,同时在当地做露营生意。

那时候,前男友在北萨默塞特海岸附近的一家画廊找到了一份工作,并长期住在那里。而我却一直呆在农场,彼此的距离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。

回首往事,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段恋爱结束的日常故事,而是我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抉择。

虽然我喜欢海边狂风吹拂下的野性美景,看到麋鹿在薄雾笼罩的田野上飞奔,啄木鸟在树丛中飞舞,但自然美景无法取代我与亲朋好友之间亲密的连接。人们很容易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,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。

虽然记者的工作让我能轻松地进入陌生的环境,迅速建立起新的友谊,但即使像我这样爱交际的人在这里也很难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
一天晚上,一个邻居邀请我去村礼堂参加一个智力竞赛后,我终于彻底崩溃了。在一个晴朗的夏日傍晚,我漫步在小路上,多塞特郡的黄昏充满了各种可能性。

我突然意识到,自己是西多塞郡近50年来最年轻的人,但每天关心的是芒柄花花瓣上的纹路这样琐碎的细节。

不要误会我的意思:我爱这些野花,但我知道是时候离开了。我想念一小时车程之外的餐馆、酒吧、剧院、画廊、商店和电影院……那些曾被我视为理所应当的东西。

人们说,永远不要在某件大事发生后做任何重大决定,就比如这次疫情。在我看来,现在是回归熟悉、珍惜日常生活的时刻。

如果你真的想来乡村过一段充满挑战的生活,请准备好面对极其糟糕的场面,这样至少可以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开怀大笑。

看完第一个故事,你是否对乡村生活感到失望呢?别急,第二个故事或许会给你新的视角。

2. 赫蒂·哈维:纵使有它的不如意,我还是爱上了英国乡村

两年前,同为记者的赫蒂·哈维(Hettie Harvey)和家人一道从伦敦搬到什罗普郡(Shropshire)过起了乡村生活。

虽然现实很“骨感”,但和劳拉不同的是,她似乎很享受乡村生活:

半年才出四次门

几周前,我出门去吃了顿晚餐。和朋友们聚餐这种事放在过去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,但自从搬到什罗普郡之后,我就很少出门了。算起来这是搬家以来我第四次出门。

那顿晚餐上,我的身边坐了12个伦敦人。我听着他们从大选聊到泰特美术馆的霍克尼展览,而自己只能保持沉默,想着回家赶紧查查展览上到底展出了什么。

作为一个前不久刚从媒体行业辞职、仍然掌握所学技能的受教育女性,当我发现对他们聊的话题已经不愿意、甚至没有能力再参与时,我的心底出现了隐隐的不安,这是在搬家之前我未料到的“后遗症”。

一年多之前,我和丈夫第一次想到离开伦敦,开启一段新生活。逃离伦敦的理由有很多:物价高、就学难、通勤时间、城市污染……

治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我们位于芬斯伯里公园(Finsbury Park)附近的房子每天都要上两道锁,而房子所在的街道另一端发生过持刀案。

我们一边沉迷于《Escape to the Country》中各色漂亮乡间小屋,一边在房产网站浏览信息,梦想着把我们伦敦的家卖掉之后换一栋又大又温馨的农舍,农舍的厨房最好是石板地面,灶台是那种复古田园风的,须有一只憨态可掬的狗狗趴在前面吐着舌头;农舍离城市越远越好,但附近要有商店和可爱的小酒馆。

和大部分伦敦人一样,我们憧憬着新生活可能的模样:一个漫长的午后,一家人惬意地烤着火,吃着我做的点心,喝着下午茶;或者一起散步,孩子们一路兴奋地睁大眼睛,收集着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甲虫、鸟巢和野花……

我们并非很天真,因为我们相信可以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,而且周围总有人告诉我们搬到乡下后在情感上、身体上和经济上都会过得更好,所以我们的期望值或许太高了一些。

比如,我们并没有住进梦想中的农舍,而是租了一栋实用舒适的半独立式房屋(semi-detached house),因为我们还没卖掉伦敦的房子。

不过我们给厨房布置了一番,让它更能融入田园风光:地面是用漆布铺的,灶台是黑五大减价时从Curry's买的。

房子旁边是一条主干道,所以每天清晨伴我醒来的除了悦耳的鸟鸣声,还有大货车呼啸而过的声音。

房子外的风景只有一大片野性生长的草地。我们也没有养狗,倒是有不少小老鼠四处留下粪便,尽他们所能在我的院子里搞破坏。我想,这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宠物了吧?

不过,在这里生活半年后,我得到的最大的教训是:住在乡下并不省钱。

原来,我们一致认为,住到乡下后能省掉一半在超市购物的钱。这简直是太天真了,因为全英国的Tesco都是一个价。

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们,一家四口在乡村小酒馆吃午餐超级便宜,听到这个消息,我甚至决定再也不做饭了。可是,我们全家第一顿外出午餐就花了85英镑,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想法——把账单寄给我朋友。

当然需要承认的是,搬到乡下确实省掉了每年600镑的汽车保险费。现在我可以不锁车,在家的时候只锁大门就够了,以防我的小儿子亚瑟(Arther)跑到马路上。

我时常想,我们确实回到了一个更纯粹的年代,更好的是,这个纯真年代是有宽带可以上网的,而且比伦敦房子的网速快得多!上NowTV、Netflix看个剧,用Wi-Fi煲个电话粥还是很顺畅的。

对了,住在乡下连手机话费都能省了,因为根本收不到信号,我们只用装个宽带就够了。

住到乡下以前,我一直期望通过辛勤劳作和新鲜空气能一夜暴瘦,因为我好久没有穿下12码以下的衣服了。然而,生活再一次跟我开起了玩笑。

因为住到这里之后,连出去买牛奶都得开车。半年来我的活动量是30多年来最少的,我已经放弃进行身材管理了。

每个人都在说:

在乡下,孩子们会有更多空间嬉戏

在阳光明媚的时节确实如此。春天的时候,小儿子亚瑟会站在房子门口跟牧场上的小羊羔说话,或者偷偷从后门溜出去看兔子们觅食。

我丈夫多米尼克(Dominic)在本地一家预备学校教书。每天早上,他从学校操场上都能听到鹿鸣声,远处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。我想象不出比这更田园诗般的童年了。

不过情况也不总是如此。在气温只有-5℃的冬天,一天中有80%的时间天都是黑的,那个时候孩子们也没了出门的兴致。

搬家以前,我就想过被思念困扰的后果,因为一年能见到亲朋好友的次数屈指可数。

我必须承认,我们非常想念他们,甚至比预期中更想了。感谢科技的发展,Instagram和iMessage成为我保持与外界沟通的唯二途径。

当然,我们也开始认识新朋友,以期更好地融入邻里。

这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实在太nice了,我们刚搬过来,他们就换着花样地招待我们。

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自己的生活小妙招,比如在哪里卖肉最新鲜啊,去哪里游泳最合适啊等等。

只有一面之缘的邻居的朋友会打电话来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吃午餐,新邻居会带着一大锅自家做的咖喱鸡肉来拜访。这对正在收拾行李,无心做饭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个福音!

这样看来,住在乡下还是很愉快的。不过,作为一个独立女性,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。

身为母亲,我当然爱我的孩子,但母亲不是天生的,我正在探索如何与他们的小脾气、小缺点和调皮捣蛋和平共处。

我还担心自己不能给他们带去正能量,毕竟和一个光鲜亮丽的上班族妈妈、百依百顺的保姆生活,会比跟着我这个动不动就火冒三丈、不会做饭的妈妈一起生活更好吧?

当然,我也怀念办公室里的忙碌生活,怀念自己挣钱自己花的底气,并因为现在的生活生出一种罪恶感。

好在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毕竟搬家才6个月,我们还在调整和适应新生活。

微小但重大的改变,让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

但话说回来,虽然我们只在乡村住了6个月,但我已经发现自己正在发生点点滴滴的改变:

比如,我已经适应下午4点后没有商店开门,方圆20英里之内没有电影院,50英里内没有寿司店,带孩子参加远足活动提前打电话确认,以免我带着两个争吵不休的孩子开了40分钟车赶到时,活动已经结束了。

更重要的是,我逐渐发现了曾经忽视的美好:无尽的冬季后春天的来临;柴堆的气味;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独自享受宁静的散步;在1月时节下午3点的时候生火。

对我来说,这些微小但重大的改变,让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。

从家庭的角度来看,我们共处的时间更多了。孩子们还很小,他们想要父母的陪伴,以便在一个安全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。

我们一家人会在周三的下午去河边野餐,跳过溪间的石头,在水中嬉戏。孩子们则更喜欢在羊粪里打滚,然后采摘野花。

现在看来,我们似乎做了最正确的决定,这感觉妙不可言。

结语:

读完劳拉和赫蒂的故事,想必你已经发现,伦敦虽然人口密度高,污染大,通勤时间长,但伦敦还有和你年龄相近的同龄人,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。

对比之下,广大的英国乡村有着安静独立的生活环境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,但身处其中的则必须忍受孤独和不便利的生活环境,甚至未必能借此节省下多少生活开销。

无论是坚守伦敦,还是拥抱乡村,诚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,但大家在做出决定之前,不妨多了解别人的经历,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决定。

本文为盛金石英国地产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;已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。